課程特色
中國語文科的學習內容,可概括為閱讀、寫作、聆聽、說話、文學、中華文化、品德情意、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範疇。本科以閱讀帶動其他學習範疇的學習,配合新高中課程中的名著及改編影視作品和文化專題研究選修單元,達致課程宗旨及目標。
配合時代趨勢 善用資訊科技
本校積極推動電子學習,中文科也善用科技促進學習。在教學上,教師會利用不同的電子學習平台以及多元化的學習材料,以「翻轉教室」的模式,設計預習課業,培養學生自學習慣。在課堂上,電子學習平台有利協作學習,增加師生、生生互動,促進課堂討論,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,教師同時可即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果,提供回饋。

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再次細閱文本,而修訂自己的課業時,需反思答案不完備的原因,並作筆記。

學生發揮創意,展示對文本的理解。
此外,本校中文科亦積極發展虛擬實境寫作教學。細味生活,仔細觀察為寫作之本。為了讓學生學習留意生活的細節,從中提取寫作素材,本科特意設計虛擬實境寫作課。教師會就寫作的題目,預先到不同的地點拍攝360相片及影片。在課堂上,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仔細觀察影像,並與同學分享觀察所得,討論寫作主題。學生沉浸在虛擬實境時,如親歷其境,學習經歷更為深刻,能在寫作中寄託更真摯細膩的情思。




同學們在課上運用虛擬實境(VR)眼鏡觀察不同地景,學習深入觀察地點、人物和生活日常,加強中文讀寫能力、文學素養及人文關懷。
協作自主 培養終身學習者
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學生各有所長,在課上切磋砥礪,定能提升學養。本校中文科以學生為本,鼓勵自主學習,而不是單靠老師講授內容。課堂多配合分組協作活動,希望學生透過討論建構知識,培養樂群的學習態度,成為主動追求新知,能自主學習的終身學習者。

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再次細閱文本,而修訂自己的課業時,需反思答案不完備的原因,並作筆記。

學生發揮創意,展示對文本的理解。
學科活動
樂於學習 提升語文素養
中文科透過多元化的學科活動,培養學生學習興趣,從而提升其語文素養。學科活動與課程緊密連繫,旨在為學生創設情境,促使知識轉化為能力,展示語文素養;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,建立自信心。
配合時代趨勢 善用資訊科技
本校積極推動電子學習,中文科也善用科技促進學習。在教學上,教師會利用不同的電子學習平台以及多元化的學習材料,以「翻轉教室」的模式,設計預習課業,培養學生自學習慣。在課堂上,電子學習平台有利協作學習,增加師生、生生互動,促進課堂討論,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,教師同時可即時檢視學生的學習成果,提供回饋。

中三級班際辯論比賽——決賽有幸邀得重量級嘉賓:前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梁家傑先生及修讀法律博士的校友擔任評判。

周會作家講座嘉賓
鄧小樺女士(本港著名作家)

周會作家講座嘉賓
韓麗珠女士(本港著名作家)

同學積極向韓女士發問。

周會語文講座
邀得林葦葉博士為學生講解卷四應試技巧

元宵燈會
師生一同研究燈謎和設計詩詞書籤,非常投入。


中文創意寫作班——由本港著名作家李日康先生教授,提高初中同學的中文寫作能力。

初中學生文學景點考察——在本港著名作家麥樹堅先生的帶領下,同學前往荃灣區考察文學景點。

中三文學營

同學出席文學講座後,有幸索取講者白先勇教授的簽名,不禁喜上眉梢。

台北文化考察交流團——到訪臺北衛理女子中學觀課及交流。

揮春嘉年華
場面熱鬧,更有老師即席揮毫,以揮春回贈同學。


校園茶會——師生共同品茗,學習茶道。


高中同學參與「中大文化徑導遊團」,欣賞中文大學秀美山水,感受人文精神。

文學老師帶領學生參與臺灣著名作家鍾怡雯教授之文學講座。

文學老師帶領文學班同學出席香港著名作家小思老師講座及簽書會。

四川文學歷史文化考察團